鲁菜厨子闯京城的秘密武器-----海肠粉
来源:通圆共和 发布时间:2025-04-09 阅读:0
海肠,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听起来会感到陌生,但如果你生活在渤海湾沿岸,那它一定是你餐桌上的常客。海肠学名单环刺螠,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上亿年,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沙质海底。是一种长圆筒形的无脊椎动物,浑身无毛刺,颜色多为浅黄色或紫红色,外形酷似腊肠,因此得名。
海肠水饺绝对算是胶东半岛(如烟台、威海、青岛等地)的代表性鲁菜,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,逐渐成为胶东年菜的“新秀”。从席卷全网的海肠捞饭,到各大调味品企业争相制作的海肠系列调味品,更有科研机构从海肠中分离出溶栓神器--纤溶酶等,无疑证明了海肠从食品到生物制药角度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今天我们来讲下海肠粉,清康熙十一年(公元1672年)编纂的《福山县志》卷五『食货志』中云:“海肠,形色似肠,故名。其味可比闽之瑶柱”。这是目前考证出古代首次对单环刺螠的风味的详细记录,说明人们当时对这一独特生物资源的观察已较为深入。相传,当年胶东厨师,就是凭借一把干海肠粉,作为提鲜的独门秘籍,成功闯荡京城。
到如今科技时代,如何在古人的海肠晒干打粉的基础上进行古法新制呢?通圆共和的研发工程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,利用公司投放五千万元的原料定制机组,在GMP标准级的十万级净化车间,进行了自研酶解工艺转化微分子,充分释放谷氨酸,不破坏海肠原营养物质,全程低温加工,还原纯正海肠风味,更易吸收。与此同时进行了-30°冻干技术锁住新鲜。该项目获得了“十三五”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,企业荣获单环刺螠(海肠)高价值加工利用示范基地。
标签:海肠粉海肠加工海肠粉加工调味品
- 下一篇:没有了
返回列表
- 上一篇:蓝海绿岸基础原料深加工